石首法院发布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

发布时间:2024-04-25 点击数量:1525

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科技创新的“助推器”,是提升竞争力的“金刚石”,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引擎”。近日,在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石首法院发布《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总结梳理2022年5月以来石首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办理情况、辖区内知识产权纠纷呈现特点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开展成果,在向社会各界介绍石首法院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效的同时,接受来自各方的建议指导,敦促自身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水平,全面强化地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力,为石首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2022年5月,石首法院经最高人民法院授权开始受理部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以来,石首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304件,已审结303件,其中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229件,调撤率达75.58%,案件平均审理时间37.1天,简易程序、小额程序适用率达97.03%。受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件,已审结。

案由分布.png

结案方式.png

案件主要特点为

1.案由分布集中。受理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主要涉及侵害商标权纠纷、著作权侵权纠纷两大类,各148件,占比均为48.68%。另受理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4件、侵害企业名称权纠纷案件2件、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纠纷和技术委托开发合同纠纷案件各1件。

2.原告主张赔偿金额过高。原告起诉时主张的侵权赔偿数额较高,而被告自认侵权行为获利低或基本不获利,双方在赔付金额上争议大。最后判决或调解实际赔付金额较低,平均数额不到原告主张的十分之一。

3.原被告诉讼力量不对等。82%的民事案件原告为法人,均委托专职律师参加诉讼,在起诉前对侵权事实完成证据保全公证或录屏取证可信时间戳认证,对侵权证据收集完整。而90%的被告为自然人或个体工商户,法律意识淡薄,在经营过程中很少留存进货合同、供货清单、货款收据等有效凭证,难以形成有效的合法来源抗辩。

4.向被告送达难度大。多数被告为网络平台个体经营者,原告在主张权利时提供的被告身份信息多为平台披露的经营者注册信息截图,个人信息系自主申报,除姓名、身份证号外,地址、联系方式等不一定准确,甚至系借用、买卖他人信息,致使法院在送达时联系不上被告,需向公安、社区等单位查证调取。

2022年5月以来,石首法院围绕支持全面创新,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以知识产权诉调对接、跨部门会商协同保护为切入点,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全链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深化专业建设,提升知产审判质效水平

持续优化审判资源配置,创新审判工作机制,确定城区绣林法庭转型为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化法庭。吸纳政治素养过硬、审判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突出的法官组建知识产权审判团队,推进知识产权案件民刑行“三合一”审理工作。设立知识产权审判合议室,常态化开展庭前合议会商,组织“请进来、走出去”开展业务培训,帮助审判团队在学习研讨和审判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涌现出“2022年度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王琴等先进典型。

实化审判职责,助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推进知识产权纠纷治理工作,针对被告为实体个体工商户的系列案件,请相关单位开展集中查处打击,运用行政处罚或行政调解手段,预防矛盾纠纷。建立知识产权审判地区协同机制,与公安县、石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签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两法衔接协同保护机制,与松滋法院签订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框架协议,构建知识产权跨地域协同保护工作格局。推动知产民事案件简案快审,充分运用视频庭审、在线调解等线上服务,积极探索要素式审判,进一步缩短知识产权审判办案期限,减少企业诉累,降低维权成本,实现高效保护。

强化普法宣传,合力共建保护创新格局

石首法院坚持专业审判与普法宣传双轮驱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风尚。落实“点对点”服务,我院与荆州中院在松滋市白云边酒业挂牌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就近就地服务企业,2022年来,审结涉白云边侵害商标权纠纷案13件,有效帮助企业挽回损失。开展“手拉手”宣传,与石首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送法进园区活动,帮助企业提升抵御风险能力。推动“实打实”普法,审判团队在承办知识产权案件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案件以案普法,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下一步,石首法院将始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能动履职、公正司法,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效能,以高水平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一是持续加强知识产权队伍建设。按照“抓党建、带队建、促业务”的总体要求,提高审判团队政治素养、职业素养。立足审判实际和岗位职责,结合青年干警成长工程,培养具有广阔视野的知识产权专业审判人才。推进知识产权民刑行“三合一”审判工作,推进研讨会商机制制度化,统一办案标准和裁判尺度,实现知识产权立体保护。二是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审判机制。推动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积极适用简单案件速裁和简易程序。深入探索要素式审判工作,争取荆州中院指导,明确侵害商标权纠纷和著作权侵权纠纷两大类案件的审理要素,简化案件审理流程和裁判文书,提高办案效率,打造知识产权维权“快车道”。三是持续共享资源凝聚保护合力。结合我院推进司法力量下沉深度融入社会治理专项工作,推动知识产权纠纷治理工作,发挥在石首金平工业园、仙鹤产业园及重点企业设立的法官工作站作用,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辖区全覆盖,同时大力推进在松滋、公安等地重点园区或企业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持续深化与管辖范围内县市市场监督、文化旅游、新闻宣传等部门工作互联互通,共享资源、凝聚合力,打造知识产权两法衔接,协同保护坚实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