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司法力量下沉深度融入社会治理专项工作,促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编者按:
扬帆起航,笃行不怠。2024年,石首市人民法院始终保持定力、坚定自信、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坚持“五个持续”工作思路,脚步铿锵、奋力前行。时值岁末,石首法院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奋进2024”系列,与大家一起回顾2024年的春华秋实,展望2025年的岁物丰成。
今年2月,石首法院出台《关于开展推进司法力量下沉深度融入社会治理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完善法官社区“周报到”制度、法庭解纷“一体化”制度、内控内审“一张网”制度、建立延伸职能“一盘棋”制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为推动构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多元共治格局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坚持互动导向建立法官社区“周报到”制度
“感谢法官多方做调解和协调工作,不然我们几百户业主可能都要打官司。”
原来是石首法院法官刘荣涛在下沉社区时了解到,2个小区业主与物业之间关系水火不容,到小区进一步了解情况。
“垃圾长期无人清理!”“楼下路灯坏了,反映了多次一直不解决,也没个话!”“不作为、服务差,除了交物业费的时候基本上看不见人!”“他们这种服务,我是不会交物业费的!”“我只希望赶紧换一家物业公司!”业主们气愤地讲述对物业公司的不满。物业公司则表示,“业主都不肯交物业费,哪来钱增加人手和更换设施,我们也快干不下去了。”
考虑到2个小区有400余户业主,若不趁早妥善处理双方之间的矛盾,容易让小纠纷升级为大问题,影响社区的和谐安宁,刘荣涛积极与社区和街道办事处联系。“这个问题还是要尽快解决,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先成立业主委员会。”在社区的指导和监督下,2个小区公开选举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并通过公开招投标选聘了2家新物业公司。新中标物业公司准备接管小区,但原物业公司认为物业费没收齐不愿退出,拒绝进行财务等资料交接。2家新物业公司又认为,“你们自己经营管理不善不能将负担转嫁到我们头上,我们现在已经中标了,按照规定你们应该及时跟我们交接退场!”3家物业公司始终僵持不下。
衔接不好最终受损的还是小区业主,刘荣涛法官组织3家物业公司及开发商多次调解,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原物业公司同意退场。
事后,刘荣涛法官与社区干部一同回访了部分业主,业主们对物业公司的态度与之前截然不同,纷纷为物业工作点赞,才发生了开头一幕。
法官下沉社区,将2小区400余户物业纠纷化于未发,有力保障群众安居乐业。这是石首法院开展“法律服务员进社区”活动的一个缩影。据悉,该院安排机关员额法官或法官助理到城区23个社区担任法律服务员,每周到所联系社区报到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对下沉社区法官灵活进行调整。同时鼓励法官通过电话、微信等通讯方式加强沟通联络。
坚持多元导向建立法庭解纷“一体化”制度
“本来以为要打官司,没想到诉前就把问题解决了!”在一起建设工程分包合同纠纷案件中,石首市人民法院调关人民法庭认为案件具备较好调解基础,经双方当事人同意,调关法庭将案件推送至调关镇综治中心,同时法庭与人民调解员共同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引导双方企业相互理解,帮助规划还款金额及期限,通过约定违约金打消原告的顾虑,双方企业达成调解协议。石首市调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其出具人民调解协议书,应当事人申请并经法院审核,石首法院为其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社会治理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非一家之力可以完成,必须发挥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优势。石首法院在专项工作中,将参与社会治理工作进行分类,以人民法庭为中心,积极融入乡镇辖区党委政府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更多向“抓前端、治未病”用力。通过法庭向乡镇党委政府汇报,把综治中心作为矛盾中转枢纽,一方面主动融入地方党委政府大调解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将当事人同意且有调解预期的案件,推送至综治中心调解。全面落实“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对达成的调解协议及时进行审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对调解不成的案件及时登记立案,实现调解与诉讼的无缝衔接。同时通过集中授课、交流研讨、案例评析、现场观摩、旁听庭审、实训演练等灵活多样、生动有效的形式,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提高人民调解组织工作人员依法组织调解、合法合规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意识和业务能力。
坚持责任导向建立内控内审“一张网”制度
石首法院从提升审判质效出发,开展案件全面评查和重点评查,组织办案经验丰富的退额法官组建案件评查专班,从审判程序、事实认定、法律适用、裁判结论、文书制作、办案效果及案卷整理归档等方面对全院办结案件进行全面评查;采用邀请检察院派员评查、异地法院交叉评查等方式对发改案件、信访案件、涉企案件等重点案件开展专项评查;细化审判管理和审判监督,以落实院庭长阅核制度为牵引,由院庭长按规定对案件的审理裁判审核把关并承担相应责任,健全完善繁简分流、专业审判、类案检索、专业法官会议和审判委员会等工作机制,强化结果运用和绩效考核,将评查、整改、反馈与全员绩效考核挂钩,以评促改、以评促干,倒逼法官办好案件,提高司法公信力。
坚持自主导向延伸司法职能“一盘棋”制度
加大司法建议工作力度,将司法建议数量、效果纳入绩效考核,鼓励、支持、引导办案法官聚焦审判执行中发现的普遍性、系统性、行业性问题,以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就行政机关依法履职、行业领域规范管理、基层组织治理等方面,发送深层次、综合型司法建议,推动制定完善社会公共政策,促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和整体风险防控能力。
石首法院在受理某起产品责任纠纷案件中,发现该市农村家庭普遍装有该类产品,且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很多还是“三无”产品,而大多数购买者对其所使用的产品质量及性能并不清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此类产品普遍存在购买产品时间久、相关资料保留不当、群众证据意识欠缺、鉴定难度大等问题,导致维权艰难,遂向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司法建议,建议该单位加强专项排查,对各乡镇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封存;深度宣传普法,引导群众依法、依规使用相关产品,传授识别劣质产品的技巧;加强安全知识培训,规范使用产品;完善配套机制,规范产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建立产品质量瑕疵使用记录档案,有效防止该类纠纷的发生及危害。
据了解,石首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建议“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优势,全年发出司法建议6份。
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法院人孜孜不倦的追求,石首法院将一如既往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法妥善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法院力量。